| 索 引 號 | 014289132/2019-00074 | ||
| 發布機構 | 灌云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| 發文日期 | 2018-05-23 |
| 標 題 | 關于進一步加強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通知 | ||
| 文 號 | 灌衛〔2018〕80號號 | 主 題 詞 | 30 |
| 內容概述 | 各醫療衛生計生單位: 根據《關于做好2018年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通知》(蘇衛辦疾控〔2018〕5號)和《關于切實做好2018年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通知》(連衛辦疾控〔2018〕5號文)要求,結合我縣當前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實際情況,為進一步加強2018年我縣手足口病防控工作,現將相關要求通知如下: | ||
| 時 效 | 有效 | ||
信息來源:其他 時間:2018-05-23 00:00[ 大 中 小 ] 瀏覽次數: [ 打印 ] [ 關閉 ] [ 收藏 ]
關于進一步加強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通知
各醫療衛生計生單位:
根據《關于做好2018年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通知》(蘇衛辦疾控〔2018〕5號)和《關于切實做好2018年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通知》(連衛辦疾控〔2018〕5號文)要求,結合我縣當前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實際情況,為進一步加強2018年我縣手足口病防控工作,現將相關要求通知如下:
一、加強組織領導,落實防控責任
當前已進入手足口病流行季節。各單位要高度重視手足口病防控工作,克服松懈麻痹思想,及時分析疫情形勢、健全聯防聯控工作機制,爭取政府和相關部門支持。各單位要根據防控工作需要做好技術、物資和人力儲備,切實做好應對疫情的各項準備。同時,要將防控關口前移,進一步強化基層醫務人員的業務培訓,指導基層落實各項防治措施,做到“早發現、早報告,早診斷、早治療”。縣疾控中心要定期對轄區醫療機構疫情防控情況進行督導檢查,確保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,防止疫情擴散蔓延。
二、加強重點場所防控,規范疫情處置
學校和托動機構是發生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重點場所,各單位要以學校、托幼機構為重點,抓早,抓緊、抓實重點場所防控工作。各單位要按照《連云港市衛教合作行動計劃( 2017-2019)》(連衛疾控〔2017〕12號、連教體藝〔2017〕6號),加強與教育部門溝通合作,定期通報疫情及防控情況,指導學校或托幼機構落實防控措施。縣疾控中心要充分發揮專業指導作用,針對薄弱學校和托幼機構,強化對衛生保健人員培訓、指導。要督促學校和托幼機構,狠抓晨檢、巡查、缺勤登記、報告制度,加強玩具、教室、宿合等物品和場所的日常消毒,尤其要高度關注流動兒童較多的托幼機構防控工作。要充分利用《江蘇省學生缺課監測系統》,重點加強托幼機構和學校的學生缺課監測和原因追蹤,做好暴發疫情的發現、應對和處理工作。縣衛計委可根據學校聚集性疫情的發生情況和嚴重程度,建議學校、托幼機構適時采取局部、暫時的關停措施,防止疫情進一步蔓廷和擴散。
三、強化疫情監測報告,及時研判疫情
各單位要強化手足口病的報告管理,及時、準確報告疫情信息,尤其要加強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、重癥病例的報告管理。縣疾控中心要按照《手足口病監測方案》要求,進一步完善手足口病監測網絡,及時、規范開展手足口病流行病學調查和病原學檢測工作,尤其要做好重癥病例、死亡病例、聚集性病例的病原學檢測。同時要加強數據分析利用及時對疫情監測數據進行分析研判,科學指導疫情防控。各單位要切實提高疫情監測的敏感性,及時發現聚集性苗頭,一旦出現聚集性疫情或暴發疫情,要嚴格按照《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發疫情處置工作規范》(2012版)的要求,及時科學規范處置疫情。各級醫療衛生機構,特別是提供兒童醫療、保健服務的醫療衛生機構,要認真組織學習《手足口病診療指南(2018年版)》,在科學、有效地開展手足口病醫療救治工作的基礎上,嚴格執行醫院感染管理各項制度,規范操作消毒隔離,嚴防院內交叉感染而引起疫情傳播。
四、規范預防接種程序,推廣疫苗接種
各單位要嚴格按照《江蘇省第二類疫苗預防接種指導意見(2017版)》和《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使用技術指南》的要求,開展相關技術培訓,嚴格按照知情、自愿、自費原則,規范做好手足口疫苗接種工作。縣疾控中心要認真按照疫苗采購的相關規范要求,加強疫苗采購使用管理,保障手足口病疫苗充足供應,滿足疫情防控和群眾疫苗接種服務需求。
五、改善社會環境衛生,加強健康教育
各單位要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,積極動員社會力量,深入開展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,改善家庭、居民區、流動人口聚集地以及中小學校、托幼機構環境衛生,切斷手足口病傳播途徑。各地要充分利用廣播、電視、報紙、網絡、手機短信、宣傳單(畫)等多種媒介,廣泛開展《手足口病防控核心信息》宣傳工作。重點加強對農村散居兒童家長的宣傳教育,倡導其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,提高其主動就醫意識。同時,各地要主動做好風險溝通工作,正面引導社會輿論,及時回應社會關切,爭取宣傳主動權,維護社會和諧穩定。
灌云縣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
2018年5月23日
附件:
手足口病防控核心信息
1.手足口病是由多種人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,常見血清型有腸道病毒71型(EV71)和柯薩奇病毒A16型(CV-A16)。
2.發病人群以5歲及以下兒童為主,重癥死亡主要集中在3歲及以下兒童。同一兒童可因感染不同血清型腸道病毒而出現多次發病。
3.大多數患者癥狀輕微,以發熱和手、足、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癥狀,呈自限性,7-10天病程后痊愈。
4.少數患者可出現腦炎、腦干腦炎、急性弛緩性麻痹、肺水腫、肺出血、心肺功能衰竭等嚴重并發癥,甚至引起死亡。
5.手足口病主要通過接觸患者鼻咽分泌物、唾液、皰疹液、糞便,以及接觸被污染的玩具、奶瓶、餐飲具等物品或環境進行傳播。
6.我國自主研發上市的EV71疫苗可有效預防EV71相關手足口病發病、重癥和死亡,對CV-A16等其他腸道病毒無交叉保護。
7.接種EV71疫苗的適齡兒童為6月齡-5歲,建議盡早接種,低齡兒童盡量在12月齡前完成2劑次接種程序。
8.目前腸道病毒無特異抗病毒藥,以支持和對癥治療為主,早期識別重癥是成功救治的關鍵。
9.良好的個人和環境衛生是預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手段,具體如下:(1)進食前、如廁后、處理嘔吐物或更換尿布后應洗手;(2)不要與他人共用毛巾或個人物品;(3)經常清潔和消毒常接觸的物品表面,如家具、玩具等;(4)避免與手足口病患者接吻、擁抱等密切接觸;(5)為防止將病毒傳染給別人,患病兒童應居家隔離至康復后一周。
蘇公網安備 32072302010045號 網站標識碼:3207230037